老家在江蘇省東臺市富安鎮(zhèn),是久負盛名的繭絲綢之鄉(xiāng)、魚米之鄉(xiāng)、禽蛋之鄉(xiāng)。在富安鎮(zhèn)境內老204國道旁有兩棵古樹,學名銀杏樹,俗稱白果樹。這兩棵古樹屹立在國道中的綠化島上,東西相望。其中一棵半邊枯焦,仍然生命力旺盛,綠意盎然。在老204國道改造工程中,為了保護這兩棵古銀杏樹,當地政府和相關專家一起設計在國道中間專門開辟出綠化島,并針對性地進行救治,讓這兩棵古銀杏樹又煥發(fā)出了新姿。
這兩棵古銀杏樹有一個悲壯而美麗的傳說,傳說它們是古代范富、范安兩兄弟的化身。宋仁宗天圣年間,范仲淹修筑捍海堤,即將完工時突然狂風大作,海浪翻滾,原來是一條惡蛟在興風作浪。參加筑堤的范富、范安兩兄弟見狀,奮不顧身地跳入海中,勇斗惡蛟,最終戰(zhàn)勝惡蛟,保住了大堤,而兩兄弟卻不見了蹤影。后來人們驚訝地發(fā)現,堤上竟冒出了兩棵銀杏樹。當地人為了紀念范仲淹和范姓兄弟,將捍海堤稱為范公堤。
龍年正月初五,我們驅車前往鎮(zhèn)上一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餐館,去品嘗久負盛名的傳統(tǒng)魚湯面。朝陽下,整潔敞亮的街道、林立的高樓大廈,極具本地特色的小洋房,以及引人注目的宣傳標語“投資富安,既富且安”……一幅幅畫面,隨著車子的前進不斷向后退去。上世紀末,當地政府各級部門多次組織人員前往“中國第一村”——華西村考察。之后,為滿足村民們建新房的強烈愿望,劃出土地,做出了中心村、中心路的規(guī)劃,大家依照規(guī)劃在中心路旁建起了一棟棟小洋房,外形統(tǒng)一規(guī)整。這就是我的家鄉(xiāng),這里是城鄉(xiāng)結合地,沒有都市的喧囂,有鄉(xiāng)村的寧靜和優(yōu)美,還有銀杏樹。
早餐后,愛人和我不約而同地想到要帶孩子們去看一看那兩棵古銀杏樹。它們經歷了漫長歲月的寒暑煎熬,受過多少風雨雷電的催打,至今仍然根深葉茂。它們是每一個富安人的精神寄托,是每一個離家遠行的孩子的牽掛。當地老人信佛,都有在重要節(jié)日來古樹下祈福的習慣。健康、事業(yè)、學業(yè)、愛情......總之,一切美好都可以祈求。其實,崇尚教育的富安人都知道,祈福只是美好的愿望,一切美好愿望的實現都需要通過自己百折不撓的奮斗來實現。當自己無能為力時,期盼能得到一股神奇的力量的支撐。一如孩子的奶奶,她在世時總是希望我們事業(yè)順心、身體健康,希望孩子吃得多、長得高、學習成績優(yōu)異,希望他開心、快樂,希望把自己所能想象到的美好都給予他。
正月十六,是愛人返崗和孩子返校的日子。早已回“椰樹”上班的我從監(jiān)控里看到,院門外、行李旁,祖孫三人說著話。大王和小王面對著老王頭,不時地點著頭,應該是聆聽臨行前的叮囑。過了好一會,大王小王終于上了小車,小車慢慢駛離。老王頭背著手,略略佝僂著背,面向小車遠去的方向,不知道在想些什么,興許什么也沒想。監(jiān)控離得太遠,我聽不到老王頭常常因為哮喘病而發(fā)出的急促喘氣聲,和不時發(fā)出的一兩聲咳嗽。老王頭沿著房子邊的小菜園走了半圈,在角落里的一棵銀杏樹下停了下來。
這棵銀杏樹是我們家建這棟房子時從老房子那兒移栽來的,它跟我家的孩子同齡。是孩子出生的那年,爺爺奶奶特意栽下的。家鄉(xiāng)的人對銀杏樹情有獨鐘,銀杏樹生命力強,有著美好的寓意。它寓意著健康長壽、人丁興旺,也寓意著家庭幸福和美。 當時一共栽了二十多棵,數這棵長勢最好、品相最優(yōu),因此,當舉全家之力建成這棟房子時,這棵銀杏樹就作為代表來到了新房子這兒,成了新房子的守護者,一如爺爺奶奶。如今,奶奶走了,只有爺爺還在堅守。
家鄉(xiāng)的老銀杏樹,是每一個離家的孩子心里的根,就像風箏的線,當風箏飛不起來時,它緊緊地拉著他,給他信心和勇氣;當風箏飛不高時,它亦松亦緊不斷鞭策;當風箏飛得太高繃得太緊時,它會拉住他,給他方向和底氣。即使摔下,哪怕落到泥潭里,他仍然是被牽掛的那一個。